友情链接:
“养老,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保障人民幸福晚年生活的重要课题。
从“要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到“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做出部署。
在试点两年后,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由36个先行城市扩大至全国。本次扩面的同时,在制度上优化了产品供给,丰富了产品种类,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了领取条件和办法。
新生态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持续参与发力。站在新起点,保险行业正在酝酿怎样的布局,来应对老龄化背景下迸发出来的养老需求?
从供给“痛点”到发力“靶点”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超7200万人,制度总体运行平稳。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基础上,数以千万的个人增加了一份养老金积累。不过,前期试点过程中也不乏痛点,包括试点地区有限、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养老金补充保障作用的发挥,也表明供给端还需进一步优化。
伴随个人养老金制度在2024年底“全覆盖”,许多前期突出的问题重点得到完善。例如在制度层面增设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客户面临患病、失业等情形可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等。
“养老金融归根结底还是金融产品,要遵循市场法则,如果产品缺乏吸引力,仅靠政策支持或税收优惠很难做大做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